東邊路最盡頭的那個空間,四四方方的房子。屋外是樹和河流,種滿植物的溫室,儲物室。前陣子終於清空得七七八八,剩下幾件家具,回到了最初的透白。空蕩蕩的牆。這樣子反而多了熟悉的感覺。記得房子剛開始沒多久時域説這裡好像精神病院,我那時覺得形容得真是貼切。房子有一幅很寬闊的四方玻璃窗。白天,光線能夠大量的照射進來,牆壁塗的是接近淡綠色的白,整個空間會變得光亮得很。只要有陽光便不用點燈。
適合放空。
起初看著建築工人把鐵皮拆掉換上一塊塊的紅水泥磚,在紅磚表面塗抹混凝土,蓋上假天花板。他們在雨天停歇,天氣好的時候工作。花掉數個月時間,房子漸漸成形。然後,我在灰色粗糙的牆身打磨,批灰,再塗上油漆。地面本來想舖上地板,但最後因為懶還是怎麼樣,塗了光亮的地坪漆,顏色也是偏淡綠的白。其實滿喜歡勞動,好像透過運動肢體,身體內有什麼釋放掉,頭腦也變得輕盈。在這個屋子裡待了秋天,冬天,夏天,秋天,冬天,最後在這個春季歸還。
一千二百元實用面積兩百呎左右的房間。業主說之後其實沒有打算租出去。只是那個時候剛剛好碰巧遇到時機,才待了在那。
沒錯,是時機。現在因為結束,要再開始重來。所有事物像個圓一樣。望能步伐輕盈地走。
關於創作,她説在尋常去發掘不尋常的質感是最難的,也是高層次的詩化,把自己放進尋常的時空看一下這個不詩意的現實中詩化的一面。究竟日常化跟想像之間要如何取捨,什麼又是日常,應該是平常生活經常接觸的事物,從這個層面取出創作的元素能令作品產生共鳴,而不會過於的抽離。發自內心所產生的創作有一種真摯,同一時間也不能少掉想像力。要提醒自己不要偏向過於浪漫以及美感的東西,因為重覆的浪漫以及美感會帶來沉悶,毫無有趣之處。
“不要逃避讓自己內心動遙的事情。正是那裡才有真實。要活得透切,創作本身是人的試煉。更能反映出人能承受多少痛苦、忍受多少憎恨、獲得多少喜悦。”
“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尋常最細瑣的時刻都必須是這個創造衝動的標誌和證明。然後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個原人似地練習去説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 里爾克
今日涼風/
懦弱,隨風搖擺的草,躲進樹洞。/
挖去以及沖刷,凹凸不平,疑惑與不肯定,然後終於又被填補,柔和地磨滑。/
使用陌生的語言講話,不熟悉的語感,聲線中反而有種真摯。/
將要離開熟悉又陌生的房子,我在那裡待了春夏秋冬。把物件封進箱子,用麥克筆塗上字:BOOK、自然物、雜物、布類、紙與各種的筆。 然後去看很多很多的房子,各種各樣奇奇怪怪,它們散發著原本的氛圍。找尋合適的洞穴總是困難。/
對咬得牙齒疼的嬰兒手指餅莫名喜愛,還有花生味SOYJOY與酸種麵包。他説喜歡起司蛋糕堅實的餅底。/
每天走路,放掉一些積存著的東西 /
最後似是用稍微震動的黑線畫一個圓。 /
「用語言思考的你無法想像超出語言以外的事,你無法接受比你還要強大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