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高速公路近民居的路段兩旁加設了隔音屏障,每格的表面貼上飛鳥的圖案。當車子駛過,鳥兒不斷返方向地「飛」,直到屏障的未端隨視線消失。有好幾次坐巴士都不經意看到這些圖案,一直記在腦中,開始好奇它們的用途。因為想到政府不會額外花錢在一些他們認為無謂的事上,所以沒埋由為了美觀,而且也不怎漂亮。後來上網搜查原來是防止飛行中的鳥隻撞向屏障。先不管用途,乘車子時目睹如此平面毫無生氣的黑色鳥兒從視線流逝的畫面,滿奇怪的。



翻看H的作品,很佩服他能夠無間斷地創作。他説,是基於需要,都是自然的。就像人的生理需求一樣,無法缺失,並漸漸地成為慣性。對於我來説那種排泄似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文字」這詞浮現在眼前浮現。坦白地説我是一個不懂得説話的人。已經不是關係到擅不擅長,而是懂不懂。明明只是一個簡單的念頭或想法,很多時候也不能夠順暢地、有組織地透過嘴巴一個一個字地説出來,更不用説邊説邊想。於是我明白書寫的必要,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中學上文學班或中文課的寫作時,取得原稿紙有了念頭後便不停寫,不停寫,直到將要寫的東西通通吐了出來。滿心歡喜。昨天突然有種想瘋狂地閲讀文字的慾望。也許是文字所營造的質感,有些句子讀來讀去也不厭。



該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呢?或是説,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呢?已經踏入二十歲這個階段一段時間,可是心理或身體上好像遲遲未能適應似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面對需要不斷地長大面對更多事情和複雜的東西也許這個問題裡面的恐懼差不多從高中一年過後便漸漸隱含著。對於一輛火車筆直地沿路軌行駛而無法返回原來的地方這件事卻束手無策。然後便有種無力感浮現。許多時候,自己腦海裏打算做一件事(通常都是生活瑣碎事)會遲遲拖延,比如説決定看完那本書但最後只看了十數頁也不夠就放著了,比如說打算多點自己做飯但最後為了方便就在外面解決。我想,長久這樣下去實在是不健康。打算做的事便好好地去完成,要拖拖拉拉到什麼時候。就算這行為他人眼中認為是無關痛癢都好,自己也討厭。


WongSin © 2025

bottom of page